24小時咨詢熱線:
0551-64255308
脫肛又稱為直腸脫垂,直腸壁部分或全層向下移位,直腸壁部分下移,即直腸黏膜下移,稱黏膜脫垂或不完全脫垂;直腸壁全層下移稱完全脫垂。若下移的直腸壁在肛管直腸腔內稱內脫垂;下移到肛門外稱為外脫垂。直腸脫垂的確切病因并不完全明了,一些因素顯示它與人體發育、不良習慣等有關。
引起直腸脫垂因素有:
①解剖因素:小兒骶骨彎曲度較正常淺,直腸呈垂直狀,當腹內壓增高時直腸失去骶骨的支持,易于脫垂。
②盆底組織軟弱:老年人肌肉松弛,女性生育過多和分娩時會陰撕裂,幼兒發育不全均致肛提肌及盆底筋膜發育不全、萎縮,不能支持直腸于正常位置。
③長期腹內壓增加:如長期便秘、慢性腹瀉、慢性咳嗽等因素,均可致直腸脫垂。
⑵發病學說:目前認為直腸脫垂的發生有兩種學說:
①滑動性疝學說:認為直腸脫垂是直腸盆腔陷凹腹膜的滑動性疝,在腹腔內臟的壓迫下,盆腔陷凹的腹膜皺襞逐漸下垂,將覆蓋于腹膜部分的直腸前壁壓于直腸壺腹內,最后經肛門脫出;
②腸套疊學說:正常時直腸上端固定于骶骨岬附近,由于慢性咳嗽、便秘等引起腹內壓增加,使此固定點受傷,故易在乙狀結腸直腸交界處發生腸套疊。也有人認為以上兩種學說是一回事,只不過是程度的不同,滑動性疝也是一種腸套疊,只是沒有影響到整圈腸壁。而后者是全層環形套疊。
上一篇:脫肛的治療方法
下一篇:脫肛對身體有哪些危害?